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爪哇最美丽的印度教寺庙古迹——印尼巴兰班南(Prambanan)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阳古城  ·中国北方著名旅游景点——河北野三坡鱼谷洞  ·老照片——明信片中的大连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风光  ·连州摄影节“廉风和畅”摄影作品展征稿  ·金山岭长城风光  ·著名藏传佛教寺庙——甘南夏河拉卜楞寺  ·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中山古镇  ·黔东南风情  ·天下第一奇观——云南昆明石林  ·辽宁大连自然博物馆[高清图片]  ·专家称不排除成品油价格下调可能  ·中国现代文学馆: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学展览馆  ·中国第一银滩——广西北海银滩  
更多>>
畅游高原明珠 昆明滇池
CCN传媒图片网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史宏伟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安宁市境内,在昆明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是我国物产富饶的第六大内陆淡水湖,历史上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有“高原明珠”之称。

107012-01101 云南滇池与西山龙门

ID:107012-01101 云南滇池与西山龙门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

 

  滇池又名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总面积340平方千米,居云南省首位,有“五百里滇池”之称。周围群山环抱,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河流纵横,天光云影,良田万顷,风光秀丽,又多名山胜景,因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是自古历来吸引众多游人的“江南高原”。文化底蕴深厚,

 

  滇池水资源丰富,由盘龙江、海源、金汁、银汁、宝象、马料、昆阳等大小20多条河流从四周汇入,其中以纵贯南北、穿越昆明市区的盘龙江为最大,滇池的出水口——“海口”最后由西面流出。滇池形成于20多亿年前到1200万年前,几经地壳运动的结果,使玉溪盆地下陷,滇中高原地壳急剧升高,切断了滇池水向南流入南盘江和红河的通道,使滇池水扭头向北,经螳螂川、普流河汉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这种与云南其他河流流向相反的状况,被人们称为“奇河倒流”。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滇”字时说:“滇者,颠也。”指的就是滇池水系流向“颠倒”的现象。北魏郦道元也说:“池,在县西北,周三百里许,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水倒流,故曰滇池。”现在,滇池已成了云南的象征,“滇”也成了云南省的简称。

023-1644 云南昆明滇池风光

ID:0023-1644 云南昆明滇池风光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023-1623 云南昆明滇池风光

ID:023-0623 南昆明滇池风光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由于其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0倍,因此它既有湖泊的秀丽,又有大海的壮阔气势。朝霞夕晖,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无时不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这气候干湿适度,温凉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5℃,夏季平均为20℃,冬季平均为9℃,是一个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地方。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荟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景区可分为西岸区和东岸区。整个风景名胜区涉及滇池、西山、大观楼、海埂、观音山、白鱼口、安宁温泉、郊野公园、西华园、黑龙潭等景点,金殿、筑竹寺、曹溪寺、盘龙寺、官渡金刚塔等古建筑,呈贡、龙潭山、天子庙、晋宁石寨山等古遗址和古墓群,官渡、晋城、高烧等文化古镇。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023-1631 云南昆明滇池风光

ID:023-1631 云南昆明滇池风光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西山
    西山位于滇池西岸,是一个丛森茂密的森林公园。这里峰峦起伏,涧壑流泉,百鸟争鸣,古径盘曲,古树参天,苍翠挺拔,雄伟壮观。西山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挂榜诸山等山峰组成,山脉绵亘40余千米,海拔2500米。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位仰卧滇池湖畔、青丝散垂的妙龄少女,故称为“睡美人山”或“睡佛山”。西山上的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湖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华亭寺
    华亭寺位于华亭山山腰,由高峣向南行驶,即抵古刹华亭寺。华亭寺是云南境内规模最大的佛寺之一,也是昆明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宏大而华贵的一座宙宇。迄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公元1063年宋朝云南大理国时期,鄯阐侯高智升在这里竖楼台建别野,高智升后代高贤、高政将这座山取名为华亭山,寺庙为华亭寺,此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寺内建有撞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楼、雨花台和放生池等古建筑。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庭院宽敞,布局严谨,佛像庄严,塑工精良。其中天王殿内两侧塑有“戢风、戢调、戢雨、戢顺”四大天王,这一组泥塑,在印度教基础上,结合中国神话传说精心设计,其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堪称杰作,也是迄今云南佛寺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佳的泥塑之一。 
    
    过天王宝殿,上下两层平台,广植庭院花卉,下庭院玲珑小巧,中有儿德池,池上雕栏“涌莲”石桥。周围种植罗汉松、银杏、茶花、山玉兰、红梅以及藤蔓紫萝等,是游人清幽小憩之地。 
    
    庭院后是西山最大殿宇——华亭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世佛,释加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佛高1丈6尺。三世佛两壁,塑一堂五百罗汉,千姿百态,意趣横生。这些泥塑佛像,融印度佛教与中国传说为一体,雕塑艺术是相当高超的。

 

    太华寺
    太华寺位于太华山腹,居西山群峰之中。太华山是西山最高峰,峰顶有昆明气象台。太华寺周围布满茂密参天古松林,又名佛严寺,建于元朝,创建者是元朝云南有名僧人玄鉴,又名无照,俗姓高,曲靖人,生于1276年,在安宁剃发为僧,6岁出家,16岁受戒,20岁离开云南,曾步行千里,赴浙江天目山学习禅宗佛学源流,回滇后于1306年在太华峰建佛严寺,宣讲佛法,名声大噪,被称为“云南禅宗第一祖师”,受到梁王重视,成为太华寺“开山第一祖”,公元1313年死于浙江,年仅37岁。 
    
    太华寺山门外,有一株四五人才能合抱的银杏树,主干局部已枯蚀,树身微倾,枝叶仍然健壮繁茂。民间传说,这株银杏是明惠帝朱允炆流亡云南时所植。距今已有580余年历史。 
    
    太华寺院内由天王宝殿、大雄宝殿、缥缈楼、一碧万顷阁、思召堂(北厢房)及映碧榭(南厢房)等构成一个建筑群体,保持了元代的风格。游太华寺最引人入胜的是:赏名花、望滇池、观日出。太华寺以花木繁茂著称。玉兰、山茶、梅花、杜鹃、丹桂、凌霄及不少名贵花木在这里荟萃一园,四时花开花落,姹紫嫣红。

 

    三清阁
    由太华寺前行约2千米,便是西山主峰罗汉山。三清阁的九层十一阁建筑群,嵌镶在罗汉山与挂榜山之间的悬崖绝壁上。三清阁始建于元代,梁王曾筑避暑台于北,后几经扩建修葺,至清代乾隆、咸丰两代,奠定了如今“三清境”的规模。 
    
    由滇池畔龙门村前沿山崖登三清阁,有一千多级台阶逶迤而上。“三清景”门前,有72级石阶,象征七十二地煞星。登上级级台阶就到了“三清境”。在这里俯视滇池及昆明市区,气象万千。 
    
    三清阁建筑群是我国典型道观建筑风格。以三清阁为中心,有灵官殿、纯阳楼、玄帝殿、玉皇阁、抱一宫、雷神殿、三佛殿、寿福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宫等殿宇神宫,都建筑在苍崖峭壁间,层楼叠宇,云烟盘绕,严然像“空中楼阁”,殿宇宫楼里供奉的都是道教信奉的偶像。

 

    龙门胜景
    过三清阁,登上一道石门,门边刻有“别有洞天”四个大字。穿过“别有洞天”便是雕凿于西山罗汉崖悬岩绝壁上的石雕工程——龙门。西山森林公园堪称滇中第一胜境,而西山胜境,首推龙门。从“别有洞天”的石隧道踏石阶转折而上,首先是两壁刻有“云海”、“石林”四个大字的第一石室。扶壁俯首曲折而上,穿出隧道,即到雕有观音坐像的“慈云洞”第二石室;由慈云洞再攀上绝壁石阶,便到了“达天阁”龙门胜景。整个工程包括石坊、达天阁、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炉、独台、供品等,全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使人叹为观止。据史书记载,清乾隆年间,当地下渔村的贫穷道士吴来清修炼苦行,为免除旧时攀铁索桥之危,行功积德,决定开凿石道,另辟洞天,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起,用14年光阴菇苦含辛,一锤一凿打开了从三清阁至慈云洞通道,完成了沿途的石雕。后来道士杨汝兰、杨际泰继续加工,前后历时72年,完成了慈云洞、云华洞、龙门达天阁全部石刻工程。龙门最高处海拔2300米,高出滇池水面414米,从龙门整体石刻创作来看,工匠们的技艺十分高超,无论是石室的结构布局,雕刻的精湛,构思的奇妙,无不体现出险奇、雄峻。

 

    聂耳墓
  在太华寺三清阁之间,有一块背山向海,地势宽敞,苍松翠柏环绕,景色清幽的坡地,这里便是聂耳之墓。聂耳是中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那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随时都鼓舞着中国人民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聂耳祖籍云南省玉溪县,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1935年7月17日溺水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年仅24岁。聂耳的音乐作品主要产生在1933年至1935年,他创作的《开路先锋歌》、《大路歌》、《新的女性》、《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打桩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飞花歌》、《牧羊女》、《慰劳歌》、《自卫歌》等30多首歌曲,至今还广为流唱。 
    
    聂耳墓圆形,状如云南月琴,墓前7个花坛代表音乐的7个音阶,24级台阶象征他24年的青春年华。墓碑上镌有郭沫若同志所撰墓志铭。1980年墓地屏风墙间昆明市和日本藤泽市(聂耳溺水之地)人民亲手种植了云南杜鹃花和藤泽市市树——藤树。聂耳墓现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公园
  大观楼公园距昆明6公里,面临滇池,与苍翠起伏的太华山峰隔水相望,故又称“近华浦”,是滇中闻名的旅游胜地。大观楼公园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距今已有300余年。明代,世袭镇守云南的沐氏在滇池练习水师,特在此地建造苑圃,因与滇池对岸太华山相近,故名“近华浦”。稍后,湖北僧人乾印来此结茅读经,修建了一座观音寺,距今也已有300余年。 
    
    入园傍荷池直走,迎面有亭,门悬“曾经沧海滩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的对联,说的是古代登大观楼须经舟渡,泊舟亭前。亭上琉璃黄瓦,中嵌大理石,书刻“近华浦”三字。穿过亭门,绿树簇拥中闪出一座方形三层楼,这便是著名的大观楼。康熙29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督建该楼,并在其旁建了涌月亭、澄碧堂、催耕馆、观稼堂等建筑。因登楼而视野大开,景致壮观,故名“大观楼”。三层飞檐,金漆彩面的大观楼,上层有匾额“拔浪千层”,系咸丰乙卯年(1855年)御笔赐题。门两边悬挂着乾隆年间昆明诗人孙髯(字髯翁)所撰180字的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名扬于世。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幕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鱼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四周胜迹和春城秀丽的山川,清新俊逸;下联怀古叙述千秋人物,浑脱苍凉。这幅楹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对仗之工,气势之大,是古来少见的,堪称千古绝唱。

 

    郑和公园
    郑和(1371——1435)是我国明初伟大的航海家,原名马和,小字三保,回族。距昆明市中心70千米,滇池南端的昆阳镇便是郑和的故里,为纪念郑和,当地人民在昆阳镇的月山上建立了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有东门和南门。南门门坊上,镶嵌着“郑和公园”4个大字,门的两侧是“郑和下西洋”的浮雕,图案是浩浩荡荡的船队,向西乘风破浪,不避艰险,漂洋过海。东馆内陈列着郑和像,郑和航海图,福建《天妃应灵之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七下西洋的图片展览及文字资料。“郑和纪念馆”原为“玉皇阁”,修建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由贡生李登俊创建,后在清代又几经修葺,近几年又仿原样重修。两层飞檐的玉皇阁居高临下,两边为厢房,院内凿莲池,架有石桥,花坛,环境优雅静谧。登玉皇阁俯视,昆阳镇尽收眼底,房舍鳞次栉比,炊烟萦绕;万顷良田,交错纵横。

 

    观音山
    观音山位于滇池西岸中部,距昆明市30千米,一座石岬山突兀于滇池。这里山势险峻,绿树茂密,山寺古朴,是极目滇池山光水色的游览胜地。观音山麓,还是白族集聚的村落,在这里还能体味异样的民族风情。
    
    传说,当年昆阳知县在昆明铸了一尊铜观音,由滇池水路运往昆阳,船行半路,遇狂风巨浪,船不能行,只好靠岸泊舟。三日后,风平浪静,正欲启航,狂风又大作,又待风平后,再欲行舟,浪涛又起……有人说:观音相中了这块风水胜地!昆阳知县见几次无法行舟,再看这里风光,确是南海普陀胜景,于是把铜观音抬上山建寺供奉,这就是观音山的来历。民间还传说这一带常常“风波汹涌,舟楫每限于往来”,黔公沐氏命在山上建观音殿,镇滇池风波,从此,山亦称观音山。 
    
    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至庚申年(1560)年,悟真、明全二僧募建后殿,修、增建了迦兰殿、前殿、圣僧殿等,形成三层院宇的佛寺建筑群,并建有“小南海”“普陀山牌坊”。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山有规模盛大的民间调子会。佛教传说,六月十九日是观音成道之日,到了这一天,各族群众都来观音山朝山烧香。后由庙会变为调子会,持续三天,来自滇池周围的数万白族、彝族等各族群众会聚观音山。老年信女在香烟缭绕的寺庙里唱散花调,青年男女在山林中或滇池畔,唱山歌,对调子,以此寻找心爱的伴侣,这是昆明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届时土特产品,地方小吃,素食等多种摊点摆满山上山下,好不热闹。

 

    白鱼口
    白鱼口风景区,位于滇池西岸,它如一个半岛伸入滇池。这里林木葱郁,湖水明净,环境十分幽雅。因滇池湖湾盛产白鱼,故称白鱼口。 
    
    民国初年,这里建有别墅,依崖面湖,两层石砌楼房,外观颇似碉楼,室内陈设豪华,至今这幢石楼仍在。石楼东面、南面辟庭园。石楼东南面与滇池隔柳堤凿莲池,池畔广植垂丝海棠,浓荫蔽日,每逢春节前后花开嫣红一片,引来无数游人。石楼前是刺柏草坪园。庭园内,植有茶花、杜鹃玉兰、桂花等云南名花,百色争艳,绿草如茵。东面临滇池筑石堤,堤上柳树成林,柳丝轻拂湖水,如诗如画。

 

    盘龙寺
    盘龙寺位于滇池东岸的盘龙山上,山势雄伟,树木茂密,庙宇古雅。香火之盛,僧众之繁,朝山之众,非一般的寺庙能和它相比。
    
    该寺由莲峰和尚于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建造。传说寺址原是山间的龙湫,莲峰和尚来此建寺时,念咒让蛟龙搬家,使潦水干涸后才施工兴建的。当时这里居住的白族人民信奉佛教,莲峰是大理白族贵族段氏后代,群众都十分拥戴他,寺庙建成后请他作该寺住持。后来莲峰和尚以“肉身坐化”在寺里,人们便尊他为该寺的“开门祖师”,名叫“盘龙祖师”。
    
    寺内殿宇甚多,大小约有20多院,散于东西南北,四面杂置,大都不相联属,参差互见。主要建筑是盘龙祖师殿,安放着“盘龙祖师”坐化的遗体。在这些殿宇当中,有一处叫“茶花殿”,仅是一座小院,内有山茶花两棵,相传为莲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里有块《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的元碑,碑文叙述的是白族和尚段崇照(即莲峰和尚)从事宗教活动的事迹。碑的背面刻有《盘龙庵诸人舍施常住记》,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元代昆明地区的经济文化。这块元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价值,是研究云南地方经济的重要实物史料。

 

    海埂公园
    海埂距市区8公里,顾名思义,“海埂”就是横海之埂,原是一条由东向西横插在滇池中的楔形长堤。东起海埂村,西迄西山脚,全长5公里,宽60至300米不等,它把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滇池一分为二:埂南为浩淼的滇池,埂北为“草海”。这里绿柳成荫,碧波荡漾,渔舟风帆,园林景色与池畔渔村融为一体,景色迷人。

    
    整条海埂自然形成四大景区:东面为国家体育冬训基地;中部为沙滩浴场,坡度平缓,沙滩细软。西面为公园游览区,可坐观水景和西山景色,也可垂钓。北面沼泽地为疗养区和旅游中心,辟有金鱼湖、百花园、大型民族村和数家园林式的渡假村。 (CCN传媒图片网 史宏伟)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Mr.
Mr.
ID:023-1623
Mr.
Mr.
ID:023-1626
Mr.
Mr.
ID:023-1631
Mr.
Mr.
ID:023-1644
Mr.
Mr.
ID:023-1654
Mr.
Mr.
ID:023-1656
Mr.
Mr.
ID:023-1668
Mr.
Mr.
ID:107012-01088

本网所有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有需求请与版权所有者联系。

更多图片>>